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应邀于5月5日来永利官网进行学术交流,并做了题为《黑河流域地表水热碳通量研究进展》的学术报告。报告会在学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,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。
报告会上,刘绍民首先介绍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。该观测网以具有多元自然景观的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,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多要素-多过程-多尺度-分布式-立体的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物联网。随后,他介绍了黑河流域水热碳通量研究进展。运用研发的水热碳通量检测设备,结合面向卫星遥感产品验证的通量观测方法,将单站的通量观测值扩展到卫星像元尺度的相对真值。并针对地表能量不闭合问题进行了分析,揭示了导致涡动相关仪观测系统能量不闭合的大尺度湍流结构的4个特征量,并给出了闭合率与特征量的变量关系,得出闪烁仪在测量异质性地表通量时具有优势。进而全面系统的量化了黑河流域多尺度水热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,从而实现了对于黑河流域地表水热碳的精确模拟。相关研究成果数据均已上传至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,实现免费共享。
报告会结束后,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同刘绍民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。现场气氛融洽,参会人员受益匪浅。
刘绍民,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二级教授,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主要从事流域综合观测与分析,地表通量尺度转换、遥感估算与真实性检验等方面研究。近年来提出了非均匀下垫面地表参数多尺度观测试验的设计理论,负责研制了国产大孔径闪烁仪和双波段闪烁仪,发展了多尺度嵌套、通量矩阵、流域观测物联网等观测技术;首次开展了国际领先的“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:通量观测矩阵”,负责构建和运行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、祁连山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网等,相关数据集已有60000+人次注册下载;发展了多种地表蒸散发尺度转换方法与遥感估算模型,提出了一套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案,并制定了相应国家标准。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、重点基金项目、973与863课题等30余项。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100多篇被SCI收录,1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。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2次。